SMT焊接技能:保证电子元件牢靠衔接的要害

2025-10-18


一、SMT焊接的中心原理

SMT 焊接主要依赖焊膏的热化学反应实现元件与电路板的衔接。电路板加工,焊膏由焊锡粉末、助焊剂及添加剂组成,在回流焊炉的温度循环效果下,助焊剂先去除焊盘与元件引脚外表的氧化层,降低焊接外表张力;随后焊锡粉末受热消融,形成均匀的焊锡合金层,待温度冷却后固化,将元件牢牢固定在电路板焊盘上,形成导电与机械衔接的双重效果。

二、影响SMT焊接质量的要害因素

1、温度曲线操控

回流焊的温度曲线是焊接质量的“生命线”,需根据焊膏类型、元件特性精准设定。电路板加工,典型温度曲线分为预热区、恒温区、回流区和冷却区:预热区需缓慢升温(速率一般1-3℃/s),避免元件因温差过大受损;恒温区(150-180℃)需保证助焊剂充沛活化,同时避免焊锡提早消融;回流区需到达焊锡熔点(一般217-225℃)并保持适当时间(30-60s),保证焊锡彻底潮湿焊盘与引脚;冷却区需快速降温,形成致密的焊锡合金结构,提升焊接强度。

2、焊膏质量与使用

焊膏的锡铅份额、粉末粒度及助焊剂含量,直接影响焊接效果。电路板加工,例如,无铅焊膏(如SAC305)熔点更高,需匹配更高的回流温度;细粒度焊膏(如Type5)更适合微型元件(01005规格),但对印刷精度要求更高。此外,焊膏印刷厚度需操控在±10%差错内,过厚易导致桥连,过薄则可能出现虚焊。

3、元件与焊盘预处理

若元件引脚或电路板焊盘存在氧化、油污等问题,电路板加工,会导致焊锡无法充沛潮湿,形成“假焊”。生产前需经过超声波清洗去除焊盘油污,对氧化严峻的元件进行镀锡或浸锡处理,保证焊接外表的清洁度与活性。


分享